走進惠州市供水有限公司(下簡稱“市供水公司”)橋東水廠供水泵房,一排齊整的PLC控制柜映入眼簾:深藍色的邊線,銀色金屬面板上,一小塊觸摸屏,上面各種數據一目了然:進出水流量累積、有功電度、無功電度、出廠水壓力、濾前水濁度、出廠水余氯、機組運行時間……
自動化改造小組組長馬東俊介紹應急泵房改造項目
橋東水廠供水泵房建成年份較早,原有設備老舊,自動化水平低,各種參數、設備地點分散,很多數據都需要人工現場采集、核實,工作效率較低。供水泵房自動化升級改造后,上述數據均實現了電腦實時監控,也可以通過移動終端隨時隨地查看,數據的采集、計算、分析也更加精準。
“以前統計機組運行數據,為了方便計算,我們大多都是取整統計,結果與實際會產生一定偏差,現在系統都精準地算好了,我們只需做好記錄。”橋東水廠工作人員陳秀云說。
目前市區有四座主力水廠,除建成于2014年的潼湖水廠外,其它三座建廠較久的水廠——橋東水廠、江北水廠和河南岸水廠均已完成供水泵房自動化升級改造,進一步“刷新”了智慧水務新容顏,助力筑牢供水安全第一道防線。
泵房舊貌換新顏,提高供水安全性、可靠性
橋東水廠始建于1981年,1994年全面竣工投產,1999年江北水廠投產后停用,2004-2005年分兩期重新改造啟用,目前供水能力為12萬m3/日。日前,市供水公司在江北水廠和河南岸水廠供水泵房改造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橋東水廠供水泵房實際,再次對其實施改造。與此同時,考慮到長期以來,河南岸水廠和橋東水廠共用譚屋角取水泵房的情況,此次新增加了河南岸水廠應急泵房改造。
江北水廠供水泵房改造施工
記者了解到,橋東水廠供水泵房和河南岸水廠應急泵房是水廠生產自動化升級改造三年發展規劃中第一年實施的最后一站。此次項目從6月16日河南岸水廠應急泵房開始,改造期間,正值酷暑季節,悶熱難當,工作人員克服了時間緊、任務重,以及天氣炎熱等不利因素。經過3個月緊張施工,于9月16日對橋東水廠供水泵房完成全面改造,9月23日通過驗收。
據市供水公司工作人員介紹,本次橋東水廠供水泵房改造,增加了自動監測功能,提升了機組關鍵設備的監控精度;通過泵房組網實現了數據共享;在中控室實現一鍵操控的功能。改造后,供水泵房數據采集范圍覆蓋面更廣,機組運行效率有效提升,設備故障率大幅降低,電能消耗也有所降低,自動化控制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泵房設備及配電系統實現安全、經濟、穩定、高效運行。
三年發展規劃,奏響水廠自動化升級改造“三步曲”
記者了解到,2020年下半年,市供水公司為實現組團式集約化管理,提高自動化技術力量,不斷提升水廠的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制定了《水廠生產自動化升級改造——三年發展規劃方案(2020—2023)》,奏響自動化升級改造“三步曲”:2021年前實現市區主力水廠供水泵房遠程監控,推進人力資源優化工作向縱深發展;2022年前完成次氯酸鈉代替液氯消毒系統的改造以及更新替換水廠老舊設備;2023年前解決“盲區”信息孤島,構建取水泵房遠程監控系統。
2020年10月,江北水廠供水泵房自動化升級改造項目拉開序幕,歷時66天后順利完工,這是水廠生產自動化升級改造項目吹響的第一聲勝利號角。升級改造后,江北水廠工作人員只需按一個鍵,便可實時、在線查詢水廠供水泵房的主要生產狀況和水質信息,保障從源水到出廠水的水質安全。“借助自動化系統,還可以對現場工藝實時監控,進行數據采集并分析,一旦發現問題系統報警實時彈出,不去現場也可遠程關閉機組。”江北水廠工作人員陳敏介紹說。
有了前期江北水廠的改造經驗,對接下來的河南岸水廠自動化升級改造,工作人員更是得心應手。市供水公司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與江北水廠不同的是,河南岸水廠自動化程度較低,各設施設備老化及故障隱患較多。為了進一步完善及改進,基于江北水廠的改造內容,又新增了5個創新內容。
“此前泵房機組運行情況基本依靠人工經驗把握,有經驗的老師傅會拿著一根鐵棍或大號螺絲刀,利用聽筒傳導效應,聽聲音判斷機組設備運行是否正常。這次我們改造安裝了測溫、壓力計等裝置,借助自控技術,可全面監測機組運行情況,大大減少設備的安全隱患,不僅節省人力物力,而且監控更精準。”自動化改造小組組長馬東俊表示。
自助完成改造,節省資金培養人才
此次自動化升級改造任務艱巨且需投入大筆資金,經過深思熟慮,市供水公司決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此次改造,一來可節省資金,二來可培養鍛煉自己的技術力量。
為了確定改造方案,自動化改造小組結合以往工作經驗,將工作內容再深化。那段時間,組長馬東俊帶領組員每天到水廠和泵房蹲點,摸清各個水廠泵房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對每個技術細節鉆研透徹,最終用了整整3個月時間,制定完成了自動化升級改造的三年發展規劃方案。
按照公司領導的要求,每次改造,不但工期要一次次縮短(從第一次施工66天到目前平均1個半月時間),而且要體現創新性,對此前方案進行優化。這對改造小組來說,亦是一種挑戰。他們不斷探索如何將人工操作實現自動化,剖析生產工藝的每一個環節,總結上一個改造項目的經驗,尋找可實施的創新項目。
在江北水廠供水泵房改造8項內容的經驗基礎上,河南岸水廠增加了5項創新項目。包括新增電機測音、液壓站油位檢測、反沖泵遠程控制、三室一體消防煙霧報警系統等;橋東水廠供水泵房改造增加了4項創新項目,包括高壓柜測控數據、機組出水壓力、廠部電耗、藥耗和自用水統計報表等。
改造工程時間緊、任務急、挑戰難度大,而且改造小組6名成員都是從4大主力水廠抽調出來的技術骨干,還有各自任務在身,只能奔波在本職工作和改造任務之間。為此,改造小組成員們經常是“白+黑”、“5+2”,奮斗在項目一線,始終奔赴在“梳理問題、攻關問題、解決問題”的路上。組長馬東俊談到,在遇到一些棘手的難題時,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只能反復試驗、摸索前進,一步步地攻堅克難,闖關奪隘。
“雖然這么忙這么累,但是我們小組成員沒有一個埋怨,沒有一個打退堂鼓的,自始至終大家保持初心、充滿信心,為同一個目標互相加油打氣,努力奮斗,他們真的很棒!”馬東俊說。
改造小組成員羅志君是潼湖水廠維修班工作人員,他說:“以前我在廠里的主要工作是維護設備、排除故障,現在硬件、軟件編程、設備安裝等都需要自己去琢磨、悟透,在這次改造過程中,我覺得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挺享受這個過程的,雖然苦點,但值得。”
隨著市區三座主力水廠供水泵房自動化升級改造的陸續完成并投入使用,標志著市區四座主力水廠均已實現工藝集中控制,供水泵房遠程自動化控制,真正做到無人值守或少人值守。根據現場驗收的實景效果綜合評定,此次改造項目設計合理、施工嚴謹、運行效果達到了預期目標。
據悉,下一步,市供水公司還將整合各水廠維修車間人員,進一步培養自動化方面人才,充分發揮自身人才力量,推動智慧水務建設。同時,以此次改造工程為契機,匯聚水廠技術力量,組織實施次氯酸鈉代替液氯消毒系統的改造目標任務,實現節能降耗,更好地保障惠州市民飲用水安全。
惠州日報記者陳春惠 通訊員張卓紅 張燕明